卷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探药一文了解中药处方与中药别名的那些
TUhjnbcbe - 2021/8/10 9:26:00
中药处方与中药别名中药处方多属复方性质,一张处方中,用药数味至一二十味不等,对于药名的写法,无形中就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我曾在搜集民间秘方和验方中,调查二万多张中药处方,经常遇到一些各种写法的中药名称,有的易懂,有的难辨。若是不按常用中药名称,而用一些偏名,有时甚至被一些异物同名,同物异名的品种所迷惑,给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与麻烦。弄不清楚就无法调配,无法应用,而影响患者及时用药;乱配易造成差错事故,影响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著者也遇到由于对偏名的不了解,妨碍工作。为了便于了解这些中药名称,特将历年来在业务中所见所闻的种种写法,简介如下,以资研究。(一)根据中药正名的用字、用音、用意而命名,有以下三种情况1.拆字就是把正名全称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分拆开来,用以代替正名的全称。古月=胡椒,人言=信石月石=硼砂,月*=藤*寸香=麝香,寸干=射干虫酥=蟾酥,虫蜕=蝉蜕米壳=罂粟壳,石斗=石斛丁力=葶苈,全虫=全蝎,等。2.谐音就是用一些与正名字音相近的字来代替正名。化石=滑石,子元=紫菀双叶=桑叶,石尾=石韦斑毛=斑蝥,牛夕=牛膝主十子=楮实子,血力=血竭勾丁=钩藤,草古=草果好本=藁木,辛乙=辛夷来丸=雷丸,等。3.会意就是以中药正名的形象会意以代替正名。二花=金银花,土子=无名异土狗=蝼蛄,土元=地鳖虫天龙=壁虎,活宝=水银龙衣=蛇蜕,秋衣=蝉蜕天虫=僵蚕,恶实=牛蒡还*草=卷柏,美人豆=相思豆打屁虫=九香虫,等。(二)根据中药的形、色、气味、*性、理化性质及亲缘关系、自然来源、生活特性、生长环境等特点而命名,有以下九种情况1.形状天丁=皂角刺,棋盘蛇=蕲蛇百足=蜈蚣,桂元=龙眼毛姜=骨碎补,枣皮=山茱萸扁柏=侧柏,千年老鼠屎=天葵子谷茴=小茴,八角=大茴木笔=辛夷花,锦纹=大*灰包=马勃,泡参=南沙参肉果=玉果=肉豆蔻,等。2.颜色月月红=月季花,丹砂=朱砂红石头=代赭石,青虫=青娘子红粉=三仙丹,等。3.气味香蒿=青蒿,臭蒿=*花蒿满山香=灵香草,芳香=白芷香本=蒿本,苦参子=鸦胆子香松=甘松,酸梅=乌梅,等。4.*性断肠草=雷公藤,醉酒花=洋金花*药草=藜芦,三钱三=闹洋花,等。5.理化性质风化硝=玄明粉,胡粉=铅粉吸铁石=磁石,脆石=滑石,等。6.生活特性回头青=香附子,肉钻子=水蛭放屁虫=斑蝥,墨汁草=旱莲草夏无踪=天葵,冬青子=女贞子无娘藤=吐丝子=菟丝子,等。7.生长环境牛粪虫=蜣螂虫,石壁花=石耳竹村子=雷丸,粪虫=五谷虫,等。8.亲缘关系石竹=瞿麦,银杏=白果卫茅=*箭羽,忍冬花=金银花,等。9.生药来源兔子屎=望月砂,锅底灰=百草霜土硝=火硝,乌贼骨=海螵蛸,等。(三)根据中药的生产、采收、加工、应用及经营等特点而命名的,有以下四种情况1.产地江子=巴豆,秦归=当归海南沉=沉香,川*=大*杭芍=杭白芍,辰砂=朱砂北细辛=细辛,土花椒=花椒,等。2.加工方法及结果升药=红升丹,降药=白降丹酒*=大*,姜夏=法夏靛花=青黛,伏地=熟地花片=槟榔,等。3.商品规格当门子=麝香,寸冬=麦冬元母=浙贝母,大白=槟榔甘白=当归,卜奎=绵芪=*芪粉草=甘草,庄*=香结=大*平切=上切=茯苓,大活=玉活=独活,等。4.处方并列青陈皮、天麦冬、南北沙参赤白芍、生熟地、全瓜蒌(壳、仁)谷麦芽、羌独活、龙牡、乳没等三种以上并列的,如:焦三仙(山查、麦芽、神曲)。一般不主张并列使用,若用时应在分量上加上“各”字。(四)根据地方方言及古代典故传说或其他特点而命名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地方方言左力=吴茱萸,川占=白蜡六谷=苡仁,文且=泽泻2.典故、传说伏龙肝=灶心土,伏水=马钱子百部=穿杨,观音柳=柽柳淫羊藿=仙灵脾,丑宝=牛*申姜=猴姜,二丑=牵牛子坤草=益母草,全福花=旋复花大吉=大戟,吉利=蒺藜万金=蔓荆子,将*=大*国老=甘草,牙痛子=天仙子头痛花=芫花,接骨丹=自然铜仙遗粮=土茯苓,等。中药名称的混乱现象,本文述及的不过百分之一二。笔者调查民间草药时发现以病命名的如*疸草、痢疾草、止血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者更多,限于篇幅,故未选人。中药名称的别名有其历史根源,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有其正确的一面,如:海南子、安南子、留求子,为文献所固有,因不常用,故不熟悉;许多商品名称,如:五爪、平片、头抽、人交、内人等作为药用,对不熟悉过去商业的人就无法理解。有些名称有不正确的一面。如故弄玄虚、标新立异,将桑叶、苏叶,枇杷叶写成“桑也”、“苏业”、“杷人”等。更有旧社会迷信色彩,如:开张(陈皮)、鸿福(红柴胡)、财发(北柴胡)、万京(蔓荆)、吉利(蒺藜)、全福(旋复)、*金子(*荆子)等等。这些复杂的中药名称,有的可见于古今医药文献,有的则分散于民间,师徒相承,口耳相传,因而有土名、地方名、商品名等。由于名称上有一定含义和根据,且笔画简单,通俗易懂,因而在中药处方、生产、经营、科研等各个环节,历来广为流传。为此,对中药名称应按其产生的后果如何来区别对待,把为大家所熟悉而常用的,现在国家药典或中药学校编写的正名为准,予以保留沿用。对通俗易懂,笔画不多的加以选择应用。对含义不明,为人不易理解的,是当前配方较难的,应当不采用。对迷信色彩的予以不用或取其简化意义分别对待,如万金子改写万京子。从而把中药名称统一地规范化起来。

本文摘自《中药制用经验录》,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

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药一文了解中药处方与中药别名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