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节日里的和果子们
TUhjnbcbe - 2021/2/6 13:02:00
白癜风的问题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6595.html

(图文节选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岁的和果子:日本的风味人间》一书)

正月的和果子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人们都会以新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说到正月里吃的“行事食”,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大概就是煮年糕。关西人吃的是圆形年糕,而关东人则把年糕切成块儿。正月里被摆在果子屋的橱窗内、茶道年初第一次茶会上经常出现的“花瓣饼”,正是起源于煮年糕。

樱花饼

现在,正月里家家户户食用的花瓣饼,据说是明治时代茶道里千家的第十一代掌门人玄玄斋得到宫中的许可,在年初的第一次茶会上使用过,从此便成了人们正月必吃的食物。花瓣饼不仅仅是饼,有时候人们也用求肥或白味噌来替代味噌馅儿,将其做成果子。最近市面上又出现了由丸饼改造而成的果子,在丸饼上(而不是菱饼)用红色描画出淡淡的晕影来,倒也别致。

端午节

说到与果子关系密切的年中节日,还有五月五日的端午节。在日本,端午节“儿童节”,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节要吃柏饼和粽子,装饰铠甲和武士偶人,竖鲤鱼幡,或者是泡菖蒲浴。端午节在奈良时代以前传入日本,进入平安时代以后,作为宫中的节会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五月五日这天,天皇会戴上菖蒲发饰,移驾武德殿。群臣也会同样带着菖蒲发饰,进宫谒见天皇。在举行完各种庆祝活动以后,观赏卫的骑射表演。另外,这一天还要在屋顶上铺上菖蒲,在柱子上悬挂彩色绣球,相互赠答用五色线装饰的粽子等,这些华丽的节日活动的场景在王朝文学里也经常可以看到。

此后,端午节的习俗也流传到了民间。到了近世,端午节作为男孩的节日固定了下来。菖蒲的读音与“尚武”相通,缘此端午节得到了武家的推崇。这应该是端午节成为男孩的节日的一个理由。

柏饼与端午节

一般认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日本主要吃柏饼,以京都为中心的西日本主要吃粽子。我们先来看一下柏饼。前面述及,端午节是男孩的节日。由于菖蒲的读音与“尚武”相通,所以端午节首先受到了武家的重视。对于武家而言,承继家业是男子的职责,家的存续是最重要的课题。江户时代,被称为幕藩体制的社会结构进入稳定期,为了家的存续,有的大名家甚至会将品行不端的户主幽禁起来,强迫其隐居。

五月,柏树会长出水嫩的新芽。柏树有一个特征,在新芽生长出来之前,老树叶不会掉落。所以也有说法认为,柏树寄托着人们对家业永续的愿望,故而端午节要吃柏饼。

柏树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参拜神社的时候,要击“柏手”(击掌合十拜神)。据说柏木是神圣之树,有神灵栖息,于是便有了击“柏手”的习俗。在大尝祭等自古以来的祭祀仪式上,还会用柏叶来盛神馔。柏叶之所以被用来充当神事餐具,除了因为柏叶肉厚适合盛食物以外,大概还因为柏树具有神性。

用植物的叶子作餐具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万叶集》中就有有间皇子的著名短歌:“在家时盛在笥里的饭,旅途时盛在米槠里。”稍后要讲到的粽子就是用粽叶包裹的。此外,像椿饼、樱花饼等果子也是用植物叶子包着吃的。用植物叶子包着果子或是将树叶夹在果子里,这些都有各自的寓意,但也都有将叶子比作器皿之意。

柏饼

粽子

端午与粽子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平安时代的百科词典《和名类聚抄》里记载了粽子的制作方法:用茭白叶将米包起来,先放入碱水里煮,然后入锅蒸。这种食物会让人想到灰汁卷。不过,后来粽叶改用细竹叶了。关于粽子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粽叶使用了白茅,故由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粽叶要卷千回(“千卷”,读音为timaki),所以粽子才叫“timaki”。把这种粽子当成果子来制作是很久以后江户时代的事了。

过去以大米为原材料制作的粽子,现在也与葛饼、羊羹、外郎等果子一样,以果子的形态出现在市面上,与柏饼一起成为代表端午节的果子。据说以东京为中心的东日本主要吃柏饼,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因为武家重视端午节,他们喜欢在这一天吃柏饼,所以素有武都之称的江户及其周边就形成了吃柏饼的习惯。

粽子

嘉定仪式

有许多果子会出现在每年的节日活动中,但是这些果子绝对不是节日的主角,充其量就是有名的配角。然而,过去却有由果子唱主角的节日。这就是阴历六月十六日举行的“嘉定”仪式,“嘉定”也写作“嘉祥”,读作“kajo”。

关*定的由来,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与仁明天皇改元嘉祥一事有关。室町时代,武家和朝廷都举办过嘉定仪式,这一点众所周知。而到了江户时代,公武两家举办的嘉定仪式都堪称嘉定之最。

室町时代,武家会在六月十六日为了纳凉而举办射箭比赛,输掉比赛的人要用16枚嘉定通宝(宋钱)买来食物送给优胜者。嘉定通宝的“嘉”和“通”放在一起读作“katsu”,与“胜”(日语中读作katsu——译注)读音相通,可能是这个缘故,嘉定才被武家接受。武家的嘉定仪式始于丰臣秀吉时代,又为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所承继,作为果子的例行盛事固定了下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江户幕府的嘉定仪式。

在江户幕府中,嘉定也是一个重要的例行活动,尽管活动的内容因时代不同多少会有一些变化。我们来看一下进入江户中期以后基本定型了的嘉定盛况。这一天,除尾张、纪伊、水户御三家外,留居江户的大名、旗本要悉数登上江户城,拜领将*御赐的果子。御三家在这一天要为将*家献上新鲜的鲷鱼,并且在各自的府邸举办嘉定仪式。

大名按照谱代、外样(关原之战前即为德川氏家臣的大名称为“谱代大名”,关原之战以后归顺德川氏的大名为“外样大名”。另,德川家一门或分家中成为大名的,称为“亲藩”,主要有尾张、纪伊、水户的御三家以及越前的松平家。——译注)的区别,以及江户城中官员集中待命的场所,或者是官位、与将*家的关系亲疏等被分成很多类。果子的拜领首先从在溜间(亲藩、谱代大名集中待命的房间。——译注)待命的会津松平氏等德川家族人,以及像井伊氏那样特殊的谱代大名开始,老中或者拥有四位以上官位的大名每人拜领一份果子。但是,这一天登江户城的人数非常庞大。一个一个把果子赐给这些人是件非常耗时又费力的事,所以同一个阶层、同等官职的人可以一起拜领,人数也慢慢增加到一次五人或七人。到了最后的同朋众(江户时代服侍在将*和大名左右,从事杂务或各种艺能表演的僧人。——译注),则是九人一同拜领。不过,此时将*已经退出了大广间,所谓拜领实际上也就是每个人各取自己的果子。《幕府年中行事歌合》中这样咏叹道:“数不清的果子成排摆放,递到众人手中为今日御赐”,精准地描述了此时的情景。到第二代将*秀忠为止,都是由将*亲自下赐果子,所以坊间流传着“仪式结束后将*的肩膀要疼两三天”这一说法。

嘉祥果子

水无月

水无月是农历六月的别称,但有一种果子也叫水无月。将外郎粉做成的面团握成三角形,上面抹上加了糖的煮熟的红豆,这就是水无月果子。在京都,六月的时候人们都要吃水无月,所以,这一时期京都的果子屋到处都在出售水无月。

农历六月是夏季最后一个月。六月三十日过后,第二天就是秋天了,所以这一天要举行“夏越祓”的祭神仪式。当日,人们要先到河里用清水冲洗身体,然后从供奉在神前的茅草圈中钻过去,以求躲灾避难。因此,有人认为水无月果子的三角形状就是仿照了祭神活动中使用的驱邪幡。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水无月起源于农历六月一日的“冰室节供”。古代朝廷会把冬季结的天然冰储藏在冰室里,到了夏天,取出来供天皇御用。此外也有记录显示,若有权贵在夏天去世,朝廷也会御赐冰块。冰块还可供贵族们食用,如《枕草子》中描写的刨冰。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吃到被严密看管着的冰室里的冰。也有人说水无月是模仿了这种冰的形状。比如,考古学家森浩一就在《饮食体验文化史》中写道:“宫中在品尝冰的滋味的时候,民众却不知从何时起将果子制成了这种冰块儿的形状,可见民众的用心。”

以上是关于水无月由来的两种说法。考虑到过去人们有六月三十日吃水无月的习惯,笔者觉得“夏越祓”驱邪幡的说法可信度更高一些,不过,仿冰块形状制作果子的故事中也有让人感兴趣的地方。但是,人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如何开始食用水无月的等问题,不明之处依然很多。如果弄清了这些问题,或许就会解开水无月的谜团了。

从室町时代起,直至江户时代,人们都有在六月三十日“夏越”时吃蒸饼的习惯。虎屋古文书(享保十年《御用留账》)里留有“六月三十日水无月蒸饼备忘录”,记录了为朝廷、仙洞、亲王御所等呈送蒸饼的情由。

江户时代的水无月有螺旋形状的,也有圆形的,形状多种多样。现在的水无月,据说是明治以后京都的果子屋将六月三十日“夏越”仪式上用的果子与六月一日的传统仪式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新款节日果子。

水无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日里的和果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