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窗前
图/小山
五月的山野,恰逢微雨如烟,远山若梦。
我们的车驶过一段山路,在满眼深深浅浅的绿意中停下来。四周一片静寂,风带着草木温润清幽的气息,轻柔地吹度过来,让人神欢体轻。作客山中,有着种种妙处,正如徐志摩所言,“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去山中看花,更有一份期待和欢喜。不过,“花开得正好,我来得正巧”,是一份机缘。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难免错过花期,或者还需耐心等待、殷勤探看。就如今天,小山说他曾随庄主探访过一种长在峭崖上的花——红花温州长蒴苣苔,当时高处的花正盛开,但看不清拍不着,而低处的花尚未萌发或刚刚含苞。想着一周后花也许开了,他于是希望此行能一睹芳颜。
我起初并未记住这串长长的花名,只是对它的生境颇为好奇。一直觉得,深山的花,自有一种隐逸的气质和寂寂的禅意。尤其是峭崖上的花,它们安静地生长着,你来,或者不来,它们都在那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站在山脚下,顺着小山遥指的方向,依稀望见青褐色的崖壁上有一团轻盈的粉紫色!这惊鸿一瞥,令人心动。小山叮嘱说,坡陡路滑,你就在路边走走,我爬上去补拍几张照片,咱们再去别处。
我撑了伞,四处张望。路边有一堵高高的石墙,大概是为了防止山体滑坡而修建的。小山费了些气力爬上去。我望着峭崖上那朦胧的花影,真想离它们近些,再近些。
透过繁密的树丛,我看到小山的身影正慢慢接近峭崖。然后,就听见他又惊喜又遗憾地说:“开花了!不过只有一小朵。”想到难得有空来山里,一旦错过就要等一年,我心里忽然涌起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何妨试一试,爬上去看花。
我收起伞,来回察看石墙地形,最后灵机一动,选择了一处有棵小树的地方。我抓住树干,一只脚踩住石墙上的一个凹处,另一条腿用力攀上去,整个人几乎趴在湿漉漉的石墙上方......我居然成功地翻上了石墙!小山惊诧地喊道:“你可小心点。”
接下来,我信心大增,循着“之”字形的方向,借助各种树干和枝条,手脚并用地向前。够不着的树干,就用伞柄先勾住,再攀援而上。这几乎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了!我怀着胜利的喜悦到达峭崖下,恍若回到了年少轻狂的旧时光。
这是一处大约十多米宽幅的直立崖壁,西侧底端、东侧正中各有一个扁长的洞穴,最高处可供几人席地围坐,使人生出“神仙居处”的遐想。我站在崖壁下仰头望,帽子掉了,却终于看清崖壁上其实生机勃勃,有密布的苔藓,还有点缀其中的爬山虎、卷柏等植物,甚至还有一片大花无柱兰。
崖壁东侧,有几丛红花温州长蒴苣苔。它们叶片近圆形、叶缘浅裂,叶脉凹陷,使得叶面有沟壑纵横的立体感。宿存的蒴果较长,这也是名字中“长蒴”的由来。其中一秆茎上密被柔毛,在几个花骨朵儿中,开出了一朵粉紫色的花。
崖壁西侧,也有一大片红花温州长蒴苣苔。此刻,它们叶上的雨珠无声地滴落在苔藓里。静静地看着,仿佛时间也慢下来了。想起孟浩然的“竹露滴清响”,也正是这般意境罢。
流连许久,我们决定下山。得益于之前的实践经验,加上小山在前面探路,虽然一路仍是湿滑,我却已安之若素了。
有过这样独特的看花经历后,我很想知道花名的由来。后来查资料得知,温州长蒴苣苔,是苦苣苔科、长蒴苣苔属,花冠白色,因模式标本采自温州而得名。而红花温州长蒴苣苔,为“宁波市植物资源调查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组调查发现的新变型,花冠淡紫红色,是浙江特产,产于新昌、诸暨、仙居、磐安,见于宁波鄞州、奉化低海拔的山地沟谷阴湿岩壁上。
想象盛花时节,那峭崖上该是多么柔美而清寂呀。红花温州长蒴苣苔,从此成为我心里的又一朵花。
窗前写于年5月26日
窗前同学工作照
------theend--------
窗前同学原创系列
雨夜访花
清游快此日
又是一年叶辞树
窗外有芭蕉
木荷
初夏花又开
寻常山莓岁月深
加拿大柳蓝花
柔枝若柳花似鱼
冬日山行
草木清欢—评《甬城草木记》
跟着草木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更多有趣草木,请
探韵“山中小江南”
□陈德*
有特色的地名大都有出处或来历。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洪范池镇,则源于境内有名泉“洪范池”。洪范池镇在济南平阴县西南部,与泰安东平接壤,境内有泉、有河、有山、有名人、有古村,被誉为“山中小江南”。于慎行墓园于慎行墓园的大门有三间,屋顶起脊,门楼刚用油漆喷过,红窗、红柱、黑门、黑瓦,焕然一新。门楣上有“于氏前茔”四个红字,门两边有对联一副。回身瞭望,几抹远山相叠,或青或蓝,是云翠山和大寨山。山顶有一崮状体,似一柱向天,柱的四周如斧劈刀削,名为“天柱山”。转身,跨过门槛,沿已硬化的甬道前行。抬眼望,路两边有石佣、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等石像生。石像生后有几十棵松树,树皮皆白色,颇高大。白皮松为万历皇帝御植,代替皇帝为于慎行守孝。于慎行是明代*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诗人,17岁考中举人,20几岁便成为帝师,有“三代帝王师”之誉。万历年间,于慎行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对明朝礼制贡献较大,文学造诣颇高,著有《谷城山馆文集》等百余卷。于慎行原墓地由万历皇帝敕建,占地60余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中有享堂、石像生、两座牌坊及“帝锡玄庐”“责难陈善”匾额,均系万历皇帝御书。上个世纪墓地曾遭毁坏,神道石仪、碑刻、牌坊倾刻间化为乱石,庄严的于林成为废墟,仅白皮松尚存。近年来,平阴县启动了于林修缮保护工程,力求恢复于慎行墓园的历史风貌。墓园内现有石刻、碑刻拓片陈列室四间。在于慎行墓前,我肃立片刻,借以表达敬仰之情。他官至“阁老”并著述甚多,但始终不改“忠厚正直、真诚守信、心胸坦荡、襟怀宽大”的高贵品格,值得敬佩。洪范池洪范池又名“龙池”,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景区门楼不高。进门即看到一个方台,台上有灰白色围栏,石质,栏顶有雕塑:有望柱、仙桃、歪头石狮十余个,神态生动。台前有一方池,不大,池上刻红色“龙池”二字。池边有石雕龙头,龙口内有清冽泉水涌出。登至台上。洪范池为正方形,边长8.65米,深约6米。池面如镜,水色蓝绿。投硬币于池内,浮而不沉,即所谓“洪范浮金”。池内皆天然泉水,水自池底缓缓上涌,无趵突之状,有温润之态。水温常年17度,水量不因旱涝而消长。水中有鱼,色彩亮丽,往来游动,漫不经心。池北有月河桥,桥北是龙王庙,坐北朝南。月河桥两侧各有古柏一棵,其一伟岸,为“龙柏”,其一奇特,树干仿佛被龙卷风拧过,故名“龙卷柏”。两柏均树冠浓翠,充满生机,枝条如龙爪向天:丰枝虬根,虎踞龙蟠,枝柯横斜,浓翠集冠,霜皮溜雨,黛色参天。看过古柏,随意浏览其它建筑:财神殿、龙王庙、文昌阁、姜女阁。姜女阁前有姜女池,想到孟姜女的传说。院内另有“龙池西院”,过圆门可进,因故未能入内。东流泉访东流泉,下车后,沿一条窄石径小心而行。石径左边有宽渠,水位较低,水速平稳,水色至清,渠底藻类清晰可见,可养鹅鸭;小径右侧为窄渠,渠顶与石径相平,可洗菜浣衣。两渠之水同向,均来自东流泉。循水上行,或可至泉池。行数十步,有“小都江堰”将窄渠一分为三,形成水流立交,水流由人工石板闸控制。继续沿石径走,转弯,于左侧可见一石桥,为“素心”桥,小巧玲珑,连通两岸。前行不久,水面渐宽,变渠为塘,泉水仍清浅,塘底青藻丛丛点点,塘岸绿树郁郁葱葱,有村民在此玩水弄孙,其乐融融。行至东流泉,东流泉又名书院泉,也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系浪溪河主要源头。浪溪河为东阿阿胶的水源地。东流泉因位于天池山下,自东往西流,故有此名。《水经注》中有言:“天池山下有泉,名东流泉。”泉畔原有寺院,明中丞刘隅把寺院改为书院,于慎行曾在此读书学习。清末建成书院村后,东流泉始称书院泉。于慎行曾携友来此观泉,并留下诗篇:风雨鸣丹谷,林亭依翠岑。树勤三秋色,泉飞万壑音。夜凉横吹起,欲听水龙吟。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书院泉池也为正方形,池上也有石栏杆,池前也有石龙头和小泉池,泉水也是由池底缓缓上涌,池水也为蓝绿色。与洪范池不同的是,小池的外围另有弧形大池,树木比洪范池更多、更盛,涌量比洪范池更大(平均年涌量万余方)。进入书院古村,在大街小巷间穿行。遇几位老人,闲坐屋前,着装随意,形容偏瘦,神态安然。村内房屋,有条石墙、青砖墙、水泥墙者,为新造;几座土屋,稍古,为旧建。一些土屋,以条石为基,以木格为窗,以夯实的*泥为墙,有的屋顶已坍塌,有些墙皮已剥蚀,初显古朴、沧桑之态。在村中又见渠水,同样清冽,渠之上树冠浓翠。遥想明清时期,书院村山泉环抱、流水小桥、环境雅静、夏凉冬暖,乃避暑佳境,“家家饮泉水,户户映清光”,仿佛大明湖畔的曲水亭街。南崖古村东峪南崖村是明代古村落,走在村内石径上,身边时有土屋和砖屋。有一土屋,屋基由石条砌成,约七八层,石条之上为*土墙体,约三米高,挺拔坚实。一老人,女性,背微驼,银发满头,在屋后,安坐在马扎上,身边放了一根拐杖。我谦声询问:“房子建成多少年了?”答曰:“一百多年!”“土墙怎么筑成的?”“用湿土夯实。”这老人,看上去近八十岁,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与泉水滋养有关吧。再往前走,拐一弯儿,来到碎石路上。沿坡而下,至高家胡同大门口。门楼呈长方体,全由条石砌成。门洞上方为拱形,饰以石雕,美观大方。大门附近有一石碾,碾盘及底座皆为石质,稍远处有方孔立交桥一座,也由石头砌成,为方便高老太太看戏而建,孝心可嘉。每逢雨季,桥下泄洪,桥上通行,很是方便。穿过立交桥,继续沿坡下行,来到另一座桥形建筑前。此桥由厚重石块砌成,单孔,桥洞为拱形,洞内较长,是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雨季亦可泄洪。桥上有文昌阁,青石黛瓦,欲保文风昌盛。沿右侧石阶上行,穿过长方形石门,来到桥上。文昌阁一门二窗,门为拱形,门扇已损,窗由整块石板镂空而成。阁内有供桌,有塑像,空间不大,顶部无梁。文昌阁左侧有一平台,平台上有两座平房,其一为祠堂,屋顶已坍塌。平台不远处有山沟,沟后可见绿树、远山。南崖古村,主要姓氏有三:高家、崔家和万家。看过立交桥、文昌阁,继续在村中穿行。脚下有时土路,有时碎石路,身边多有坍塌或半坍塌土屋,有矮草高树生长其中。见此情景,触动我乡愁,想起故乡的土墙、旧屋。不知此处的土墙、旧屋能存留多久?应该长期保护典型院落、街道和胡同。看过一个个土墙、土屋,来到一座二层楼前。楼由砖砌,形似碉堡,坚实挺拔,是武将*楼。武将*楼不远处,有辘轳古井一口。穿过几条小巷,脚下依然为碎石路,两边房屋高大起来,墙体或土筑或石砌。小巷很窄很长,行走其间,恍如穿越时光隧道,有纵深历史感。走出小巷,豁然开朗。右侧为平地、绿树、青山,左侧是高大石墙,石墙里面是一级级台阶,通向高处的土院落,院落上方绿树如云。不知不觉间,已到万家居住区域。一抬眼便看到关帝庙旧址。关帝庙顶部已塌陷,左墙、后墙、右墙为青砖,清晰可见。关帝庙前部,由四根石柱支撑,厚重大气。一村民说,近期要重修关帝庙,我觉得有必要,左有文昌阁,右有关帝庙,既崇文又尚武,文武兼修才全面。云翠山登云翠山,车子接近山顶时,停在停车场。站在高处,远观大寨山,连绵如龙。顺路前行,路边有道士冢。往右拐,来到南天观建筑群下。拾级而上,先看到“西透龙碑”。走一段青砖路,穿过石墙灰瓦、写有“蓬莱仙院”的门楼,进入院内。左看有个二层楼,是蓬莱仙阁,又称凭虚阁,为明代所建。凭虚阁对面是玉皇阁,相距仅十米。院内另有碧霞祠。登十五六级台阶,穿过一个小门,来到上面,看到南壁中有涵洞,为“悟菴洞”。悟菴洞前有一石屋,门楣上写有“都天纠罚”,系犯规弟子禁闭思过之处。悟菴洞下有回阳洞,回阳洞内有日月泉。日泉与月泉相邻而不相通。俯视,只见清水,不闻其声。高山之上有清泉,常年不枯,可供百人饮用,可谓神奇。-----------------------------------
德州市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