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旅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意义重大的消息:秦皇岛海港区山羊寨村内发现了十分罕见的蛇类化石!
秦皇岛山羊寨村发现
亚洲首例“亚洲蝮化石”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李永项团队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前不久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山羊寨村发现6种蛇类化石,距今大约20万年-2.2万年,属于中、晚更新世;其中的“*蛇”——亚洲蝮化石,是在亚洲首次被发现,也是在中国首次发现“*蛇”化石。
显微镜下拍摄的*蛇化石。
(受访者供图)
蛇类化石非常罕见,
*蛇化石则是国内首次发现,
中国已发现的蛇类化石,
包括北京周口店和安徽繁昌的锦蛇、
山东山旺和陕西洛南的水游蛇两类;
本次发现的化石除锦蛇和水游蛇之外,
还首次发现了亚洲蝮化石。
蛇类骨骼细小,很难保存,
因而其化石十分珍稀。
李永项正在介绍蛇类化石的特点。
(记者张潇摄)
“由于有‘化石’这样的直接证据,就可以说亚洲蝮蛇应该起源于中国。”李永项表示,此次发现的两种亚洲蝮蛇化石,一个确定时间为中更新世,距今大约20万年左右,单个体椎长度为4.3毫米;第二个种的时间为晚更新世,距今大约2.2万年左右,单个体椎长度为3.8毫米。
此次亚洲蝮化石的发现
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而其实这并不是
在山羊寨村中第一次发现化石!
山羊寨村化石遗迹丰富
年6月,在山羊寨村的小南山采石场发现裂隙式石岩溶洞,其中含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溶洞分为南北相连的两个部分。北面溶洞较小,其上层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以食肉类居多,例如直隶狼;下层以奇蹄类动物占优势,例如犀。南面溶洞较大,主要由洞穴角砾岩充填,夹杂有少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三薄层含有骨骼碎屑和极少量的炭屑。
在这两个相连溶洞的底部都有后期形成的新溶洞。新溶洞顶壁上有钟乳石。钟乳石中包含着哺乳动物化石碎片。在这两个相连溶洞南部约5米的大致同一水平位置的小型石灰岩裂隙中,堆积有少量哺乳动物化石。对上述洞穴的堆积,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经专家鉴定,当时所发现的山羊寨动物化石有哺乳动物7目21科13属12种,鸟纲1种,节肢动物等足类1种,共计有32种动物类型。时代为周口店后期,即中更新世后期,距今大约20万年。
山羊寨出土的直隶狼化石。
(《解密秦皇岛》文章配图)
那么,20万年前的山羊寨有哪些动物在这里觅食生存呢,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科学考证发现,山羊寨动物群中各种动物生活在不同条件下。熊虎生活在森林中,牛、兔和大部分啮齿类生活在草地上,鹿和麂生活在森林与草地交界地带,额鼻角犀生活在水边草地,翼手类、飞行的鸟类和化石中少见的等足类则生活在洞穴之中。这些动物都是北方动物,不具备华南动物群的特点,有的食草,有的食虫,有的食肉,构成了动物之间完整的食物链系统。其中罗氏高山鼠的现存种类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约米左右的高原地带。这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已逐渐由温和湿润的落叶阔叶林气候向凉爽干燥的方向演变。
在当时,小南山的主要植物类型有榆、椴、栎、桦、杉、松、落叶松、禾本科、菊、藜、蒿、律草、卷柏等。这与附近二道河二级河流阶地的孢粉类型大体一致。反映了当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杂有针叶树及草本。这些植物有的喜欢暖湿,也有的喜欢凉爽干燥。当时的植被条件保证了整个动物群的初级食物需要,也为动物群提供了栖身与活动场所。这一点,在小南山北面溶洞中堆积的化石填充物所做的孢粉分析实验中得到了证明。
柳江盆地介绍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柳江盆地是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以古生物化石、地层剖面、岩溶地貌和花岗岩地貌为特色。地层剖面界限清楚,化石丰富,沉积构造发育。
此外,其他地质遗迹也非常丰富,包括三大岩类、各种地质构造形迹,不同规模的褶皱、不同级别的断裂以及揉皱、牵引等,还有河流阶地、海蚀海积等地质遗迹。
弹丸之地,五代同堂。柳江盆地是一个迷你的华北板块,区区弹丸之地,却分布着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地质遗迹。柳江盆地是一部鸿篇巨制,层层叠叠的岩石,书写了25亿年以来“四次为海,四次为陆”的“山海文章”,是大自然的*斧神工,造就了秦皇岛“天开海岳”的惊世之美。
图文信息综合自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人民网、今日海港区、《解密秦皇岛》
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粉丝福利:
欢迎在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