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的蟒蛇展区和圆鼻巨蜥展区改建完成啦!如果你是一位对爬行动物如数家珍的小科学迷,那可别错过这片就在家门口的生态场馆。
今天,我们要去探访一下这两个改建一新的展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见到这两种独特的爬行动物,更能体会到动物园为改善动物福利所做的“丰容”举措。
蟒蛇展区如今变得很“森系”蟒蛇们的“平民宿舍”,经过生态化改造,升级为“森系豪宅”。相信动物们也和饲养员一样满心欢喜。此次对于蟒蛇新家的环境丰容布置,经过两爬主管和饲养员反复讨论,定下了生态化的基调。工作人员在展区种植好了小灌木、蕨类植物,铺设好了草皮,使展区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开展本土植物丰容是接下来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饲养员们在动物园里寻寻觅觅,收集了不少木椴、滕条、石块以及一些特色的植物,为新的蟒蛇展区点缀,饲养员们的巧手慧心使看似零星不起眼的小物件一下成为展区靓丽的风景。此外,饲养员们还在人造溪流里放了大小不等的鹅卵石,这些细节使展区看起来更加自然,也让蟒蛇倍感亲切舒适。展区里除了木椴,还在溪流上架起一根倒木,滕条缠绕着它们,水泥面上铺设了的水苔和*石,让展区的森林气息浓郁了不少。清澈的溪流里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挺水植物,石菖蒲,水竹摇曳水中,显得生机勃勃。假树下、溪流岸边也种植了各色植物,如:天胡荽、垂盆草、少花马蓝,江南卷柏等,整个小生境的绿植丰富多彩。
除了展区植物精心布置之外,展区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亦真亦假”的昆虫和真菌标本,为了模仿野外环境,饲养员选择了一些与蟒蛇同生境的昆虫和真菌标本来“装饰”展区。采用昆虫标本应用于动物展区生境的“装饰”首先要考虑到选择的物种需要与展示动物的野外分布保持一致,然后标本布置的位置符合昆虫的生活习性,且不能放在容易被蟒蛇活动破坏的区域或位置。经过两爬馆组员的仔细研究后,选取了亚洲亚热带、热带的森林昆虫——巨锯锹甲、独角仙(双叉犀金龟)、凸星花金龟、大竹象、黑蚱蝉的标本,粘附在假树上的末梢上,这样既能让游客看清楚,又能让蟒蛇不容易触碰到。毕竟,真标本可不是塑料模型,可是比较脆弱的呢。▲采用了中国南方森林里的“仙草”——赤灵芝的标本,固定在展区外侧的倒木上,用于营造林下的生境。7月28日,3条缅甸蟒蛇已经正式入住,网纹蟒不日也将搬入新家,完善生态化环境丰容将成为动物园的持续工作。让我们一起期待蟒蛇们在新家中生活舒适,扩大种群规模。圆鼻巨蜥成为密林主人圆鼻巨蜥展区每年都会垫土翻新,今年不仅翻新垫土而且重新布置了一番。展区里原来采用塑料植物,已经放置了近10年。年2月,上海动物园首次繁殖圆鼻巨蜥成功;年1月,圆鼻巨蜥家族再添新丁;可喜的是,如今又传来了巨蜥产卵的喜讯,希望明年能够第三次诞生巨蜥宝宝。为了日渐壮大的巨蜥家族,是时候为它们的家来一次精装修啦!
▲巨蜥爸爸的凝视
两爬馆齐心协力,用三天时间为巨蜥展区开展了“软装”。圆鼻巨蜥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红树林及水域附近的密林中。此次环境布置,也是针对动物的野外生存环境做了参考。
首先,饲养员把巨蜥爸爸和妈妈还有安布闭壳龟们安置到后场临时居住,然后就可以放心撸起袖子干了。第一步当然是更换红土了。然后在非常关键的环境营造上,种植了许多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这些植物排布得有密有疏,既为动物们提供了必要的躲避场地,游客们也可从不同角度观赏动物。
▲圆鼻巨蜥爸爸妈妈
此外,水池里放置了卵石,并加高了岸基,减缓泥土流失,并清理了损坏的塑料植物,老化的藤条。最后维护了天窗,保证通风,增设了照明灯,有利于植物生长。一切准备就绪,动物们可以回家了。
▲晒太阳的小圆鼻巨蜥
今年2月份繁殖的巨蜥宝宝已经长大,并且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常在绿化丛中隐蔽着,虽然不容易发现,但你一定可以感知到它们存在的蛛丝马迹,而巨蜥爸爸和妈妈可就不那么拘谨了,它俩一回来就先巡视起来,东张西望着,这环境既熟悉又陌生。巨蜥爸爸几天没下水游泳了,赶紧在水池里畅游一下,洗洗干净在研究新家,木头底下探索一下,洞里钻钻。巨蜥妈妈则是先跑到之前挖开的洞穴里去了,也许是去看看小圆鼻巨蜥,也许是看之前挖的产卵场所是否安好。为了不影响到巨蜥的繁殖,它们挖的大大小小的洞穴饲养员没有过多打扰。
让我们一起期待来年看到更多的小圆鼻巨蜥在树丛中穿梭吧!
记者顾力丹
本文照片及视频由上海动物园提供
见习编辑徐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