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枝中记载的神秘巫术,如何在现代生活
TUhjnbcbe - 2024/4/3 8:26:00
治疗女性白癜风疾病 http://www.znlvye.com/m/

引言:弗雷泽在《金枝》中介绍了交感巫术的两种形式: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一直被用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及民族学领域中进行某种现象的阐释。殊不知,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这种古老的巫术也依旧在发挥其神秘的力量,它是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金枝中的两类巫术

在了解《金枝》之前,其实中国人对于其中巫术的运用已经是炉火纯青。比如,小时候当我们牙齿掉落的时候,总会迎来一场神秘而庄重的典礼,奶奶会告诉我们:“上面的牙齿掉了要扔床底下,下面的牙齿掉了要扔屋顶上”。

而远在另一个半球的澳大利亚的某些部落里,这里的男孩儿在举行成年仪式时,也会被敲掉一颗或者几颗门牙,最有意思的是,在新南威尔士达林河畔的部落中,男孩被敲掉的牙要放在树皮下面,而且还要选择河边或池塘边的树上放置。如果这颗牙掉落水中,就预示着男孩一切平安;而如果这颗牙露出树皮,还有蚂蚁爬过,则预示着男孩会罹患口腔疾病。

这便是所谓的“接触巫术”,「接触巫术」基于「接触律」而存在,认为物体一经接触,在分离后还能继续远距离相互作用。这种巫术只要是接触到人体的一部分或者人的用具,都可以实现其目的比如人的牙齿、头发、指甲等等。比如《金瓶梅》中,李桂姐把潘金莲的头发絮在鞋子底,每天狠劲踩,潘金莲便头疼恶心,饮食不进。

至于《金枝》中另外一种巫术,上至中国封建王朝的内廷宫闱,下至中国市井流民的巷尾街头,都热衷于采用“偶人”巫术,即采用破坏和摧毁对手的人偶肖像来报复或者消灭某人。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令所有人都对这种巫术印象深刻,而北美印第安人的做法也与此相似:为了报复某人,他们会把这个人的肖像画在沙子、灰烬或者泥土等东西上,然后用锐利的器物进行戳刺。

这就是另外一种“模拟巫术”,事实上「模拟巫术」基于「相似律」,认为表面上相似的事物可以互相影响,或者同果必同因。人形物自然是“同类相生”原则最为生动的体现,也因此运用地最为广泛。

其实,不论是“接触律”还是“相似律”,其实都属于“交感巫术”的范畴,即「认为物体通过某种神秘的交感可以远距离地相互作用」,区别在于模拟巫术把两者相似看做绝对相同;接触巫术把曾经接触当做永久接触。

(二)相似律与广告思维

吃,乐此不疲的以形补形弗雷泽说:“野蛮人常常为了获得某些他所希望的素质,而去吃那些他相信具有这些素质的动物或植物。”这令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国家长久以来的一个文化传统“以形补形”,即食用外观上与人体某器官相似的食物,则对人体该部位有利,于是网上便有“10大形似人体器官的果蔬吃啥补啥”的说法,引发多种果蔬的意外脱销。

吃核桃补脑子、吃鱼眼亮眼睛、喝红酒促血循环、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所谓的各种雄性动物的“鞭”补

比“以形补形”高端一点的说法,便是所谓的“取像比类“,就像炼丹术里面所言”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抱朴子》),当时古人当时所无法解释的、基于「相似律」的朴素思维,其实就是小学老师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要竭力避免的「想当然」。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是关于美容护肤品,说是从民间的“九死还魂草”中提取出来的,可以保湿美容,俨然要引领新一波的美容潮流。但实际呢,就是卷柏这种草本植物,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干旱季节它们能抛弃体内70%以上的水分,一旦雨水降临,就立马恢复绿意和生机,就像变戏法一样。

你瞧,不可否认的是,相似律原则下的这种朴素思维,抓重点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嘛。

用,几近疯狂的OMG即便是钢铁直男从不用口红,相信也对“李佳琦”这三个字并不陌生吧。最为惊人的战绩是,去年的双十一,李佳琦更是和马云来了一次口红直播PK秀,比赛规则是两小时内看谁的带货量更多,结果马云以10:惨败。

李佳琦有三句口头禅,一个比一个有魔力,第一个是“OMG”,这种超强的语气感叹词,配合他俊秀的面容、压迫性的节奏,舌绽莲花的话术,瞬间将观众催眠,集体陷入一种魔症的状态。正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的一声OMG”

第二句是“所有女生”,没错只要是雌性生物,他通通都会不放过,而针对这个口号,网友们则纷纷调侃:“只要他一喊‘所有女生’,我就觉得我是一个女兵,乖巧听话”。

最后,是简单粗暴的两个字“买它”,瞬间将氛围烘托至高潮,据说,没有一个女生可以活着(空手)离开他的直播间,这就是李佳琦的巫术之力,其实分析完李佳琦的“套路”之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背后隐藏的巫术原理。

为什么即便是在工作量如此繁重的情况下,李佳琦也始终坚持用嘴唇试色(最多一次支)?另外,为什么在直播中,总是借助知名女星杨幂、迪丽热巴等,并将产品试用后的效果与这些明星妆容相联系?答案:相似律!

没错,不论是前者为了追求口红的真实效果而以自己嘴唇试色,还是后者利用明星效应,让观众产生一种只要我购买了这款产品,我也能这么美的印象,都是基于这种相似律的巫术。

实际上,不论是饮食、美容、化妆这类产品,其广告的效果基于这样(错误)的逻辑:

明星的美好与精致值得模仿→他们是通过某些产品达到的→我也使用这样的产品→我也可以变得美好与精致

这种对消费者采取理想和现实之间虚假的消弭,使得商业广告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巫术”。

(三)接触律与趋吉避凶

摸,无处不在的魔爪如果你曾游玩过一些景区,就不难发现在我国的各处名胜古迹,都难免留下了“触摸族”的痕迹。比如之前网友爆料的铜川药王山摩崖石刻,这里的石刻造像都被游人摸出“包浆”了,为什么这些造像会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抚摸的冲动?

“摸了几十年了,当地人就将其叫做‘摸爷’,据说哪疼摸哪,有什么不能摸的?”,“本来石像就是摸的啊,村里老人都说了,摸哪哪不疼。”评论区的留言,道出了根植于国人内心深处的巫术传统——接触律。一般来说,历史文物和宗教文物是首选,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当然也在其列。

即观众通过触摸文物的方式进行祈福活动,基于「接触律」的原理,认为自己一旦与历史悠久或承担宗教意义的文物之间产生接触,就会在冥冥之中建立起某种联系,即使人离开以后,这种联系还会一直存在,并无时无刻起着庇佑作用。

网,无时不在的影响当代社会,接触律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可能莫过于互联网的无处不在与无时不在。我们注册一个app的网络账号,它往往会像贪婪的怪兽一样试图拼命获取你的各种权限:读取位置信息、获取联系人信息等等,而一旦你的信息被绑定成功,一次绑定,可能之后你会受到来自各行各业没完没了的垃圾信息。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产生接触作用的媒介也已经迭代升级,不是现实中的物品,而是以电波构建起来的信息网络。于是,它本身不再要求物理空间中传统意义上的「接近」和「接触」了,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和迅捷的及时反馈,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蛛网上的猎物。

可以说,它将古老的巫术,变成了真切的现实。每一个你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接触」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与你产生了一项长久的链接,而从此以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找到你并影响你。

接触律认为两个事物接触时,事物的某些或者全部本质可以从源体传递到接受体。这种本质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我们以上举的两例:它可以是可视(石刻)或不可视的(网络),可以是物理(石刻)或心理的(网络),可以是好的(石刻)也可以是坏的(网络)。

当然,这种本质本是应该说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主观联系。一般来说,负面触染主要基于物质层面,可能来源于惧怕细菌和病菌的传染;而正面触染则主要基于联想,多源于象征意义。

为什么人们印象中负面触染现象会多一些?可能与人们对于负面事件的学习速度和反映强度都远高于正面有关,另外很多时候正面触染之所以微弱,还与需要同时克服负面触染有关,比如人们在享受情侣间深吻的同时,也必须克服唾液交换带来的不适感。

结语:基于相似律的模拟巫术和接触律的接触巫术,说到底是原始人类一种思考自然的错误方式,这种文化传统能够一直延续,不得不说与人类趋吉避凶的自然反应机制有关,躲避风险、保存自身是远古人类的生存哲学,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同样适用,并且还将以新的形式焕发生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枝中记载的神秘巫术,如何在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