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小时候上学的课堂生,当学的这篇《寻隐者不遇》的时候,老师在上面声情并茂的讲的时候,那时候我就在想“言师采药去”,还云深不知处,他到底去采什么药去了,也没有敢举起手问老师,估计问也是引来老师诧异的眼光看你,弄不好还一顿挨批,时至今日多少年过去了,原来的问题还隐现脑中,直到上大学以后学了中药鉴别的专业后,开始涉及学习到很多药用植物鉴别,又经过多年的各地户外爬山采药认药学习,也有些积累了,再思考这个问题就感觉有点眉目,有点意思了,闲来无事静下心便想整理思考一下这问题,既然没人给解决,就自己还小时候可笑的想法一个答案吧。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贾岛是一个半俗半仙半僧的诗人,既然拜访也是志同道合的人,是位外世隔绝,高蹈世外悟道的隐者贤人,并且擅长养生,采药,学术很高之人。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唐朝时期,加上草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对隐者说来,所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
虽然显示隐者不详何人,虽然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在《贾岛全传》中结合时期阶段,交友来说,基本上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长孙霞何许人也,文献资料基本没有,长孙霞,字桥栖。多年隐居终南山。这里出现的终南山,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里的南山。所以说言师采药去,是终南山哪里。既然地点锁定了,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一半问题了,终南山是哪里?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现在陕西省周至县境内,海拔米。终南山从古到今都是隐士,道士修行的好去处,以至于到现在隐居在哪里的隐士数不胜数。
美丽的终南山(图片来源网络)
终南山属于秦岭中的一段山脉,秦岭最高峰为太白山,海拔多米,六月积雪,自己曾经去过秦岭,在秦岭大山中领略了自古就有“太白无闲草”之称,虽然秦岭植物资源很丰富,其实和古代文人隐士在此采药,也有很大关系,导致当地野生植物利用率很高,也算这些隐士对此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开发为药用植物做了一大部分贡献。
现在我们就分析下他都会采些什么药,虽然诗中具体季节没有透漏,也可看出隐士长孙霞为多年生存与此,一般隐士多自己养生服用,及简单自己身体毛的诊断自行用药,虽不排除为他人看病就医可能,另一类为,终南山地处环境湿度也大,雨水多,长期居山的人身体很容易受到风湿的侵害,也多会备些祛风湿,舒筋骨的药物,常年上下山,也会多备用跌打损伤止血类草药,此山区一带也是有*蛇分布的比如短尾蝮、赤练蛇等,常年居住与此,老爷子也不会不防,也会采些治疗*虫,*蛇类咬伤的草药,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古代隐士、道士推崇的一些养生类药物,一般为一些本草上品,无*副作用,有补益身体,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类草药。再说采药是个辛苦活,不是单纯采一两草药,根据采药一般经验虽然进山有目标要采些什么,但要是遇到一些平常需要,认为值得有价值的也会收入药篓之中。所以可以基本上分析如下几类:
1、养生健体补益本草上品类草药
2、*蛇及*虫类救急类草药
3、跌打损伤,化瘀止血类草药
4、适应环境经常泡洗饮用的祛风湿,舒筋活络类草药
剩下的就是要结合一下当地的现在的一些药物书籍,《秦岭植物志》,及药用植物志比如有名的《太白七药》、《陕西中草药》等。都具有参考价值,毕竟也是根据当地秦巴山区悠久的采药、药物使用情况经验后世总结出来的。再有的就是当时长孙霞和贾岛处的阶段为中唐时期,当时最有名就是《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是我国中医药历史上有名的官修本草,对那个朝代的本草很有代表性,可以窥探一二,这么有才学的长孙霞应该会读这本书,也许他床头就放有,进行翻阅研读,这本《新修本草》按不同植物分很多部分,在古代隐士及修炼的道士眼里《草上部》及《木上部》对他们养生最有意义。即使他老人家没有看过这本书,其实这本书也是按当时那个朝代民间贡献总结的,也反映了当时的药物使用情况,再有的一本书,《神农本草经》他也肯定看过,作为中药本草的鼻祖开篇,这位大才子文人肯定拜读一二,这样《神农本草经》也具备参考价值,尤其《神农本草经·上品》对他养生指导意义很大。虽然不排除也许有可能就是本草无记载,自己开拓性使用的草药,暂不做考证。
1、养生健体补益本草上品类草药
名称
推荐原因
采集可能指数
*精
但凡居山的修行者都喜欢寻找它。补益脾肺,补肾养阴,古代认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益寿。
★★★★★
六芝
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加上古代对灵芝作用的追捧。以及当地均有资源分布。
★★★★★
天麻
从古到今都很名贵,又为本草上品,但天麻采集受季节影响大,只能在冬季和春季采集。
★★★★
石斛
古代认为石斛补五脏虚劳,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终南山一带少有分布。
★★★★
沙参
沙参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古代沙参为今南沙参。居住一带多有分布。
★★★★
牛膝
唐代便以广泛应用,久服轻身耐老,加上具有祛风湿作用,故有可能,但多分布于低山区。
★★★★
麦冬
麦、天门,冬润肺滋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其中此麦冬可能为沿阶草,山麦冬一类,未必与今同。
★★★
天冬
★★★
薯蓣
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草上品,当地分布较广,多食用。
★★
菖蒲
古代认为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又为本草上品,但考虑石菖蒲多南方生于水边,此一带较少分布。
★★
柏实、五味子、地*、枸杞、柴胡、百合、葛根、远志
这些在居住低山区,(家门口附近)便有分布,其中果实类采摘季节短,受限。
★
*精
灵芝
天麻
沙参(杏叶沙参)
牛膝
远志
天冬
2、*蛇、虫咬伤类及跌打损伤止血类草药
名称
推荐原因
可能指数采集指数
七叶一枝花
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古称蚤休,具有清热解*;消肿止痛;善于蛇虫咬伤;跌打伤痛,在当地野生资源均有分布,且比较名贵。
★★★★★
八角莲
古称*臼,载于《神农本草经》善于于蛇咬伤、痈疖肿*、跌打、风湿筋骨痛。多分布于当地深山处。
★★★★
大*
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终南山也有野生药用大*分布,古代尤为常用。
★★★★
珠子参
民间对珠子参的运用可谓是渊源流长。当地深山均有分布。功用散瘀,止血,定痛,可代三七。
★★★★
延龄草
虽本草书籍当时很少记载,但在秦巴山区为名贵中草药,有着悠久的采集历史,并对于有活血、止血、消肿、除风湿显著功效。
★★★★
丹参
丹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唐朝已广泛使用,分布广泛,活血调化瘀止痛尤佳。
★★
卷柏
当地资源有分布,使用历史早,止血效果显著
★
重楼(七叶一枝花)
八角莲
延龄草
珠子参
丹参
卷柏
3、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类草药
名称
推荐原因
可能指数采集指数
桃儿七
最早载于《月王药珍》。表明桃儿七药用已有较长历史,属秦巴山区名贵草药。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方面疗效独特,在山区算有名草药。
★★★★★
菝葜
汉代《名医别录》及唐朝《新修本草》均有收载,具有祛风利湿,风湿痹痛。
★★★★
络石藤
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善于祛风通络、祛湿。当地野生资源丰富。
★★★★
大血藤
汉代《本草图经》即有记载,当地深山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解*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作用。
★★★★
木通
唐代《新修本草》已收载木通(古代收载基源为木通科木通),当地木通野生资源较丰富,具有活血通脉,风湿痹痛作用。
★★★
防风
在唐朝之前及唐朝就有使用,在这带山区比较常见,但属于干旱低海拔山区,只能说有一定可能性。
★★
桃儿七(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