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识储备29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 [复制链接]

1#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鼻窦炎是容易反复发作的临床常见病,鼻窦分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虽然它们统称为鼻窦,但是不同位置的病变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都有不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除了根据“肺开窍于鼻”之外,还可以从“肝”的角度辨证治疗额窦炎。

额窦炎以鼻塞、流脓涕、前额疼痛、鼻腔异味为特征,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药物不易直达病所,故疗效欠佳。是病中医早有所载,《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后世医家不断发挥,从机理到治法方药,莫不赅备。

陈老认为,是病的发生与肝肺关系密切,盖肝之经脉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颠顶。是故肝经病变,多循经上扰,出现鼻咽病变,或额痛连目,甚则痛连颠顶。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二者常相互影响,肺经病变常表现为鼻窍失聪,并引发诸多鼻部疾患,而鼻部病变,亦每侵及于肺,导致肺脏病变。综其病变特点多为虚实夹杂,以实为主;其性质属湿、热、痰、瘀交杂并存,以热为主。临床每因肝肺湿热壅遏,循经上扰,阻塞鼻窍,引发头痛、眩晕等症,治疗当清化肝肺湿热,佐以化痰祛瘀。再据不同证情,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风动者平肝等,收效满意。

曾治岳某,女,61岁。年1月26日初诊。自诉患额窦炎20余年,此次发作已月余,曾经中西医治疗,其效不彰而来诊。现症:右额疼痛,头昏且重,上午较剧,午后略轻,右鼻塞,多脓涕,晨起颜面烘热,手心灼热,周身皆似火烧灼,口干喜凉饮,舌胖而瘀紫,脉数。

证属肝肺邪热深入营血,治宜凉营化瘀,清肝肃肺。

处方:细生地30g,玄参12g,麦冬12g,银花12g,连翘12g,夏枯草12g,嫩钩藤12g,泽泻12g,牛膝10g,桃仁、杏仁各10g,红花6g。日1剂,水煎服。

2月2日复诊:患者诉说,上药服4剂后,右鼻流脓涕一整天,随之鼻塞通,额痛止,但烘热依然。

此瘀热已得宜散之象,守原方加黑山栀10g。日1剂,水煎服。

3月16日三诊:云服上药5剂后额痛未作,身热亦减大半,自动停药。数日后全身烘热感又渐次转甚,随之额痛又作,痛连颊车、齿龈,但程度较前为轻,特来求治。

审其因机未变,治从前法,恐烘热不除,死灰复燃,故于方中加大清肝之品用量:细生地30g,玄参15g,麦冬12g,银花12g,连翘12g,夏枯草12g,牛膝10g,桃仁、杏仁各10g,红花6g,黑山栀10g,龙胆草6g,重楼片12g。日1剂,水煎服,5剂。服药后头痛消失,身热大减,唯偶有烘热,嘱其续服上方至身热退尽,以巩固疗效。

又治李某,女,58岁。年4月11日来诊。患者平素血压偏高,经常头昏,屡服降压西药及中药调治,收效甚微。月余前,又生前额痛,连及双目,头痛目眩,疼痛剧时上连颠顶,鼻流浊涕,在当地诊为额窦炎,经治不效,而来诊。观其苔薄而干燥,脉细弦。

诸症合参,辨属肝肺蕴热,痰瘀阻滞空窍。治宜清肝肺,化痰瘀。

处方:嫩钩藤12g,霜桑叶12g,菊花10g,粉葛根12g,制南星6g,建泽泻12g,杭白芍12g,全当归10g,桃仁泥10g,红花6g。日1剂,水煎服,6剂。

6月13日,患者趁来宁探亲之际,特来告知:服上方后,诸症即减。续服10剂,额痛流涕均愈,未再复发。

若久患鼻渊,正气已虚者,治当攻补兼施,扶正达邪,疗效更佳。

如曾治张某,女,年11月9日初诊。患者罹鼻渊之疾已达数十年之久,常反复发作,虽经多方调治,未能根除,平素头痛隐隐,鼻塞。此次因感冒引起急性发作,已历月余。症见鼻塞不通,经常有*绿色脓涕流出或咯出,头额掣痛,连及后项,记忆力减退,头晕目昏,周身乏力,纳呆,稍感寒即易咳嗽,大便干而不畅,舌质淡,脉细弱。

证属肺气亏虚,外邪入侵,郁而化热,蕴于肝肺二经,与素体痰瘀相合,干犯清窍。治宜益气清宣,辛开苦降。

处方:生*芪15g,潞*参10g,鹅不食草10g,野菊花10g,重楼片15g,辛夷10g,白芷10g,秋桔梗6g,杭白芍6g,卷柏15g,桑螵蛸10g,大*3g。日1剂,水煎服。此方稍作增减,服30余剂,诸症消失。

如上所述,额窦炎一病,与肝肺二经密切相关,故治疗之时,应围绕二经立法处方,再参合其他病机,辨清寒热虚实,权衡主次,精当选用药物。一般而言,是证火、热、痰、瘀较为普遍,即使是虚证,亦往往夹杂是机,故应坚持清热化痰,化瘀通络。但对久病体虚者,要掌握该类药物的用量,以免过服伤正,与病不利。至于久病阳虚而生内寒者,可在清宣的同时,配伍温阳之品,寒热并用,既照顾局部,又照顾整体,这样才能达到安全效著的目的。经方医学书系

在中医界研究经方的圈子里,流传着“南陈北刘”的“传说”。“北刘”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刘渡舟教授,而“南陈”指的就是本文中医案中的医生——陈亦人教授。本文选自《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一书,书中对陈亦人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释,是研习经方医学不容错过的好书——

《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为伤寒大家陈亦人教授的学术思想整理,内容为陈亦人师徒教学记录,并经陈老亲自审阅修改,力求真实完整反映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医案,选取陈亦人先生临床典型验案加以分析;下篇为医话,总结陈老一生学用《伤寒论》的心得。全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陈亦人教授的学术特点和临床诊疗经验。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往期精彩推荐

RECOMMEND出现这种脉,当心中风

火神派扶阳为主,用不用阴药?

两会上的“中医药声音”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经方大家陈亦人医案医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喜奎编著),由悦读中医(

分享 转发
TOP
2#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8.html

石刻时光

作者:郝李林

棠溪井里潭摩崖石刻,为年福安市文体局公布的首批不可移动文物点。

年8月26日,应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之要求,福安市文体局办公室主任*曙英同志,福安市博物馆馆长张玉文同志会同潭头镇文化站站长李仁德同志一行,在棠溪村父老王祥智等同志陪同下,亲临现场调查,落实登记了井里潭摩崖石刻,再次确认此处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

据博物馆资料记载,井里潭摩崖石刻位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西北两公里处井里潭西岸,共有两处,字刻于北宋宣和辛丑年()。石壁上字迹清晰可辨,共五及六行,每行十字,楷书体,字幅分别为0.50平方米和0.58平方米。其内容分别为“桂林翁龙首山蟠叟存礼叔端同游南山洞至瀛洲楫舟鼎足湖过方仗登蓬莱采卷柏摘仙果题名石壁而归宣和辛丑叁月也(原文)”及“碧桃居士广文显仲同游南山洞登寿星坛览诸仙境至鼎足湖泛舟赏三山书名蓬莱采金桔仙果岩引巨鱼化龙潭以归宣和辛丑八月中秋后五日也”,这两处石刻文字分别为50字、60字。

宣和辛丑年即北宋末年(),距今年。摩崖石刻闪亮重现,确实为棠溪村村史沿革的考证送来了“及时雨”,让人兴奋和惊喜。细细回想,这些年棠溪村人对村史的渊源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脚步,始终苦于没有找到千年古村具体的年代发展脉络。有心乡贤,曾邀请林业专家对武陵溪河傍榕树年轮进行认证,结果尚未构上千年历史。村中父老也曾溯源村史说,先有堂坪,后有棠濑,棠溪先民最早迁徙于赵宋年间,这种说法,依然没有找到历史物证。这处文物的发现,正式得以考证并登记入册,是对村史沿革最有力的佐证,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传统文化村落有迹可循可查,村庄发展的历史痕迹得以明晰,从而提纯了古村文化传承的基因。千年古村沿革问题,终于从时间老人那里得到有力回答,一目了然。

从井里潭摩崖石刻中,我们共同漫步时光隧道,来看北宋末年。

当时,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从北到南迁移流动,或大小官员,或黎民百姓,或为战逃,或为谋生,从祖国北方往南方迁徙。迁徙之中,亦兼游览山水,传播文化,也为自身境遇抒发种种情感。因此,他们踏过千山万水来到闽地。那时候的福建,山岭峻险,环境闭塞,相对是一个安全地带。因此,从井里潭宋宣和辛丑三月份所镌刻的第一处石刻文物上可看出,石刻字一开篇就提了“桂林翁”,就值得人寻思。至于,第二处石刻文物,时隔半年过后即宣和辛丑八月中秋后五日,前后相隔五个月又有游客在此铭石以记,究竟缘于何故,仍有待于考证。但是,这两件文物石刻的文字,都为游览传记文体,词句甚佳,字字如金,言简意骇,情景相融,交相辉映,是为瑰宝,应当倍加珍惜。显然,这些文字,是经过游人千思万量琢磨出来的棠溪山水肌珠。可以想象,游客们来到井里潭风景区,他们或三人,或四人,年龄不同,情态各异,或许白发苍颜,步履蹒跚;或许血气方刚,朝气蓬勃,书卷气中挟着某种神仙气,苦中寻乐,尽可能拓展乱世中的生存快乐,只是为了使每个人都活出个潇洒来。石刻文字蕴意人文精神值得研究。先后两批,其实可以推断,游客不止两批,前后都来到这个景区,此地是否是个旅游盛景,值得研究。

从这些石刻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宋立国百年而走向危机四伏的历史趋势。在此年代,文人自由精神空前活跃,石刻工匠镌刻技艺娴熟,游人们向往自然,热爱生活,思想充满生机。他们任何时候对自己的游历都不忘题字、留词,以汉字力量彰显文化,留下纪念。从石刻字里行间,掩不住游人内心的热血冲动,他们不畏艰难,劈荆前行,悉心观察,认真游记,把览过景点以及所经所历一一记下来,赫然刻在石壁上。他们出门,全凭双脚,一路走来。他们都以坚强意志和无限乐趣,行一站又一站,览一景又一景,谁也无法阻挡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前进脚步。他们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影响着当地村民,携手他们执着前行。仔细去想想古人游踪,他们旅游内蕴比今人更丰富些。他们千辛万苦换来了这些石刻文字,能够在井里潭这里独成风景,留下这些游记在今天成为文物珍品,实为棠溪村的一桩幸事。

这些游人一般待在一个地方时间不长,朋友之间结伴而行,来去忽忽,活动余地大,日常生活韵味足,与当地村民生活息息相通。尽管一路奔波困难重重,却依旧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由此又让人想到了老子思想:乱世中遁世之玄奧。其时,社会生产力虽然并不是那么发达,但是,我们老祖宗的人文思想及文明精神值得推崇。因此,从中得到一个启迪:国破山河在,刀枪杀不死文化。

从摩崖石刻上,还可以透过历史时光看到棠溪村先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热情。我们可以推想,游客来时,先是驻足风景,而后流连忘返,再而住宿村民家中,由此与村民相处甚欢关系融洽。宋朝人活得认真,生活意蕴层环环相扣,乡村民风淳厚风俗良好,审美自成风尚,精气神十足。主客之间纯真朴素互相帮助。村民也愿意介绍游客去风景区并当义务导游,来到井里潭这风景名胜区。

从春日暖融融的三月开始,到秋天红叶满山,游南山洞,赏寿星坛诸仙境,泛舟鼎足湖,遍览瀛洲盛景,走进蓬莱仙阁,叩拜庙寺,或与方丈们佛语。返程一路采卷柏草,摘仙果,吃金桔,这种的风景,这样的游历,能不使这些游人乐不思蜀吗?因此就有了,一种记下记忆的冲动,有了游历后的万般感想。于是,就请来石匠师傅,带上刻石工具,在井里潭溪畔的石壁上凿下了这些文字,完成了这两幅文物珍品,给今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据福安市博物馆张玉文馆长介绍,井里潭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文物成片,规模壮观,独一无二,是本市别处石刻不可比拟的。

年3月5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日。在棠溪村支部书记郑光平、村民主任陈惠忠盛邀之下,吾等四人来寻井里潭摩崖石刻。依市博物馆当年普查档案记载,在井里龙潭边,找到摩崖石刻并予拜读。此后沿溪寻觅,出现意外,我们又发现了普查时被遗漏的一处摩崖石刻。在通过认真考察与细心辨认,发现这是一处较之于普查时更大的摩崖石刻群体。这些石刻字样,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字迹或深或浅。只是,石壁上字迹经过长年风雨侵蚀,石刻面满布青苔,字样模糊,依稀难辨。仔细察看,部分隐隐可辨。诸如“武陵溪”“应星台”“寿星坛”“蓬莱”等字样。这处石刻若经文物部门甑别,去垢还清后,一定会露出真颜值。

武陵溪缓缓流经井里潭沿溪两岸,岸边上石壁群峰兀立,巨石形状各异,初看石块零乱,细观整齐有序,看似不规不矩,其实对称有度。伏着的,如瓜如鸟如兽,一块又一块;立着的,似壁似柱,一磐又一磐,让古代人以石为纸,抒写文字,刻下光阴,随着潺潺流水,经月延年,石映水潭,潭面如镜。溪水有声,青山无语,这里的摩崖石刻长年与寂寞孤独为伴,独成风景。

这样的摩崖石刻,怎能再让它沉睡不醒?

这是一块千载难逢,不可多得的文旅新园地。

有空闲,继续看请您点击以下名称进入福安各地人文景观

城区

甘棠

下白石

湾坞

溪尾

松罗

溪柄

赛岐

罗江

溪潭

康厝

穆阳

穆云

晓阳

社口

范坑

上白石

潭头

坂中

城阳

欢迎长按并识别以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