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讨崂山太清宫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特色研究 [复制链接]

1#
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崂山耸立于胶东半岛南部的*海之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象变幻万千,海雾出现频率高且持续时间长,颇有仙灵飘逸之气,局部形成小气候区1。崂山地貌形态奇特,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岩石质密刚硬,“千奇万状不能名”,形成了群峰壁削如刃、洞穴众多的形态。因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符合道教的仙境氛围,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隐居之人、清修之士到此修真、参访。太清宫位于崂山宝珠山七峰环抱中,伫立于太清湾北,地理位置优越2,是青岛市有史料记载的最早道教宫观,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3,目前总占地面积12万㎡,总建筑面积1.2万㎡。

崂山太清宫园林

空间布局特点


  太清宫位于山坳中,地势起伏大,整体布局呈现出“因借自然,院落布局,自由灵活”的特点。太清宫主体分三官殿院落、三清殿院落和三皇殿院落三条轴线(图1),三条轴线上各自以主殿形成院落,建有山门,形成相对独立的园林空间,单个院落内基本都是以沿正殿和垂花门形成的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园林布局与建筑浑然一体,尽显天人合一的生态建筑之美。三官殿东侧的翰林院,因清代翰林修建而得名,现为客堂。入口引导区东西两侧对称设有元辰阁、元君阁以及钟楼、鼓楼。

图1 太清宫平面图(作者绘)

崂山太清宫园林

植物现状调查


  “山深多生草药,而地暖能发南花。”太清宫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被誉为“小江南”,因此植物种类繁多,加之人工引种栽培,形成了多样的植被类型4。
  (一)植物种类及性状构成
  根据调查结果,太清宫共计有植物51种,隶属28科,44属(见表1)。其中乔木有32种,分别是圆柏、侧柏、水杉、龙柏、日本扁柏、刺柏、乌桕、喜树、玉兰等;常绿乔木有16种,分别是圆柏、侧柏、龙柏、日本扁柏、刺柏、荷花玉兰、桂花、女贞、金桂、耐冬山茶、柳杉、白皮松、黑松、雪松、红楠、月桂;灌木有17种,其中常绿灌木有8种,分别是龟甲冬青、枸骨、*杨、大叶*杨、柊树、石楠、火棘、花叶青木;藤本植物有2种,分别是薜荔和凌霄。

表1 太清宫植物种类名录表


  (二)古树名木
  太清宫作为崂山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道观园林,共计古树名木34株(见表2)。众多的古树名木使太清宫笼罩在一片绿茵之中,环境古朴自然,屏蔽掉外界的嘈杂,游览者可以充分感受到道教的庄严和清静(图2)。

表2 太清宫古树名木

图2 太清宫古树名木位置图(作者绘)


  三官殿三进院落内的古树名木有:分列门左右的两株银杏,均为雄性,树龄余年,西侧树高24m,胸径1.13m,冠幅13m;东侧树高25m,胸径1.58m,冠幅17m。相传两株银杏为宋初“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据《崂山太清宫志》记载,两树“春先荣,秋晚凋,较之别树相差数十日”。两株银杏南侧数米有一株树龄余年的耐冬,树高5m,胸径0.33m,冠幅9m;三官殿正殿院内西侧有一株余年的白雪塔耐冬,白花者为山茶中的稀少珍贵品种,太清宫独此一棵,极具观赏价值,树高5m,胸径0.25m,冠幅5.5m。
  三清殿院落中的古树名木有侧柏、凌霄。其中侧柏的树龄为余年,高15m,冠幅达10m;凌霄由侧柏根部北侧生长出,树龄余年,“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每逢夏季凌霄开花,此树都会成为三清殿乃至整个太清宫的一大景观。
  三皇殿院落内比较著名的古树有:树龄余年的耐冬(图3),开红花,高8.5m,胸径0.43m,冠幅10m,树前立石,刻有“绛雪”二字,灵感来源系蒲松龄所写聊斋故事中的《香玉》篇内“绛雪”,但原株已死,此株为移植的子孙。三皇殿院落中另外一处著名古树名木,被称为汉柏凌霄(图4),是由一株树龄余年的圆柏和寄生缠绕其树干上的百年凌霄组成,圆柏树高22m,胸径1.22m,冠幅14m。
  在逢仙桥旁有一棵被称为龙头榆的糙叶树,相传为唐代崂山高道李哲玄所栽,树龄1年,因其形状奇古,树干蟠曲宛若苍龙俯窥,因此被称作龙头榆,垂枝及地,荫可数亩,因栽植于唐朝,也称唐榆。“虽千余年古株,而干无枯容,皮无裂意,盖受露蔚之滋,溪流之润,以毓成奇伟之观止也。”5
  太清宫东侧翰林院内有一株紫玉兰,树龄近百年,受小气候影响,此株紫玉兰每年春夏两度开花。东客堂院内有一株荷花玉兰,树龄70余年,高达16m,系玉兰的另一品种,为国家珍贵保护名木,花色素雅,深受人们喜爱(图5)。

崂山太清宫园林

植物景观营造特色


  太清宫园林植物运用了较多常绿树种,植物季相变化丰富,并通过植物之间的配置以及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配置来营造环境氛围,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此外,太清宫内的植物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太清宫的景观营造增加了文化色彩。
  (一)常绿树种运用较多
  崂山太清宫内运用最多的是常绿树种。常绿植物在宗教中有四季常青、长寿永恒之意,其中以柏科为首,山茶科植物也在太清宫内广泛种植。此外,黑松、广玉兰、女贞、耐冬、石楠、大叶*杨等常绿植物也运用较多。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曾以诗句“深藏胜境疑无路,绿到仙宫遍是松。更喜道人闲似我,邀看万朵碧芙蓉”赞颂崂山道观周边景色,竹、松类植物数量之多可见一斑。在崂山太清宫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量常绿树种的种植使整个道观的郁闭度得到大幅提高,使人倍感身心宁静。
  (二)注重植物季相变化
  太清宫内种植了大量观赏性强的植物,从视觉上创造多变的植物景观,从而更好地提升观赏体验。春季有樱花、垂丝海棠、玉兰、七叶树等;夏季有木槿、石榴、牡丹、紫薇等;秋季有鸡爪槭、银杏观叶植物等;冬季有耐冬、蜡梅等。四季不同的观赏特点,为太清宫注入了活力。
  (三)空间营造富于变化
  太清宫的空间营造主要通过植物之间的配置、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关系来展现的。
  1.植物的配置方式
  太清宫内植物与其他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相同,主要以孤植、对植、列植以及群植等配置方式为主,每种配置方式都独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位置,构成不同的空间,展现不同的意境。

图6 太清宫糙叶树——龙头榆

图7 三官殿银杏

图8 列植水杉


  孤植树的位置灵活,可选择的种类也丰富多样,一般以观赏性强、树形枝叶优美为主要原则,如太清宫逢仙桥南侧的糙叶树,树干蟠曲粗糙,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冠大荫浓,吸引各方游客前来观赏(图6)。太清宫中轴线两侧对称地种植观赏性树种或庭荫树,与宫观园林的主景和整体环境相统一,如太清宫三官殿二进院落内种植的两棵银杏(图7)。太清宫东南角列植的水杉,遮挡了园路两侧杂乱的视线,使游览者心无杂念地融入上清宫的整体氛围之中,身心放松平和,褪去一路攀山而上的疲劳(图8),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太清宫西南侧出口处的群植形成了效果统一且稳定的绿色空间,渲染了整个道观的氛围,给游人提供了回味空间。
  2.植物与建筑的景观关系
  太清宫的建筑形制与传统宫观建筑形制相同,三个院落内的主殿都建立在相对高的台基之上,单檐硬山式建筑,前檐出挑成廊,体量及高度均大于配殿。配殿及偏殿也采用单檐歇山顶,屋顶不出檐,位于主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布局。弘道院、讲经堂、祖堂等建立在主殿院落旁边,也是对称式布局,形制严谨。而客堂、斋堂等房舍常采用卷棚顶,体量相对小,布局灵活,与普通居民房屋相似。自晋代起,太清宫建筑均为石墙草顶,直至宋初时期刘若拙奉敕修建太清宫时改为灰瓦顶面,此后太清宫建筑一直保留着宋代风格。太清宫内古树名木众多,树木的高度远远超出建筑,加之植物种植密度大,因此宫内郁闭度高。灰瓦屋顶面在夏季时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完美融入自然,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3.植物与山体的景观关系
  “树借山以为骨,山借树以为衣。”6“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树石中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7自古以来,山石与植物之间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衬托,构成美好的画面。我国南方地区园林建造多使用叠山置石结合植物配置,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衬托山林氛围。北方地区山体较多,因此人造叠石景观较少,多以屈曲斜倚之树木点缀于石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太清宫翰林院北侧的巨石上刻有史实,百年古树从石缝中生长而出,有框景之效果,充满了历史年代感。(图9)图9 植物与石刻
  4.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
  太清宫位于太清湾北侧,海湾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宏观上看,结合七峰环绕的地理位置,满足了太清宫的小气候条件。太清宫内有两处规则水池,为消防及观赏游览而于后期挖掘,分别位于神水泉南侧和翰林院南侧。两处水池面积均不大,颇见道教“道法自然”的朴素美感(图10)。图10 植物与神水泉
  (四)注重植物宗教内涵
  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古树名木数量最多、植物种类最丰富的道教宫观,太清宫内植物与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具备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名人轶事、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体现出来。
  1.名人轶事
  太清宫内因与历史人物相关而著名的古树名木众多。据《太清宫志》记载,现位于三官殿垂花门外侧以及三皇殿院落内的圆柏,均为多年前由开山祖师张廉夫手植;逢仙桥南侧被称为“龙头榆”的糙叶树,为道人李哲玄建三皇殿时所植,有1多年的历史;现三官殿前两株千年银杏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于宋代建隆元年();明朝以前,青岛市区和崂山山中并无耐冬,据《崂山志》载,明永乐二年(),著名道士张三丰到崂山后,在沿海诸岛采药时见长门岩岛上耐冬花大而美,花期长,又能在隆冬时节盛开,于是移植而来,在太清宫各殿堂的院子里栽植,该花逐渐繁衍成为各殿宇内的主要观赏植物之一。
  2.文学作品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采用诗词、楹联匾额等来增加园林意境。这些诗词歌赋等表现形式内涵极其深邃,大大加强了造园艺术的感染力和文化价值8。而宫观园林植物景观也为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提供了灵感,推进了中国文学作品的发展,如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的有些灵感就源自于崂山风情和道家传说,《聊斋志异·香玉》原型取自于崂山太清宫红花耐冬和上清宫的白牡丹。虽然此两株植物现已不存,但两处道观乃至花仙耐冬都因此名声大噪,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只为一睹真容,真切感受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的道教文化。太清宫三皇殿内的耐冬旁立一石碑刻有绛雪二字,但此株实为应游客对“绛雪”的追求而设置,树龄余年。“绛雪”的真实原型曾植于三清殿内,年死亡,嗣后将“绛雪”之名移至三官殿耐冬旁,于3年死亡。上清宫白牡丹原位于正殿西窗下,曾高与屋檐齐,现已不存,后人为纪念“香玉”,增补了白牡丹、芍药、绣球等花灌木。“花神”的美好传说一直在延续,四季常青的耐冬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在不断传承。
  任颖卮《崂山道教史》一书对崂山道教碑刻史料以及道观诗篇做了整理,如孙宗符“古柏青松各千万,奇花异草斗鲜妍”;王明佛“路转峰回绕下宫,琪花瑶草列西东……古树耐冬传异志,仙人降雪不从同”“梯石步云环翠竹,仙墩飞雨落花红”;孙宗符“赤壁青松相掩映,金莲万朵海中妍”;周宗颐“名花古木殿门前,院外竹林旁神泉。无边翠盖森森立,到处云峰瀑布悬”;丘处机“松风间水两清幽,尽日清音夜未休”“溪深石大更松多,郁郁苍苍道气和”“烟霞紫翠白云高,洞府群仙醉碧桃”等。这些咏崂诗词、题刻是研究道教文化的珍贵史料,意境高远,多与园林植物景观相关。文人、方士把对崂山优美景色的体悟与证道、悟道交织在一起,游观的是崂山的自然山水,体悟的却是无上大道。
  园林植物对于宫观园林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其宗教意境也主要是通过植物以及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表达出来。太清宫依托“藏风聚气”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清修之士在此修身养性,宫内植物在与历代名人的相互“陪伴”中,丰富了内涵,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作者张劼为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讲师,王润萱为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在读硕士,刘庆华为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院长。本文刊于《中国道教》年05期。)

注:

1、3.青岛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气象志》,新华出版社,年,第、69页。

2.张劼、杨豪中:《仙境·风水·势力——崂山道教建筑群总体营建的三条脉络》,《华中建筑》,年第9期,第~页。

4.孔祥安、李广海、郑锋先、王翔、姜新强、周春玲:《青岛崂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物种丰富度研究》,《中国农学通报》,9年第10期,第~页。

5.周宗颐编纂:《劳山太清宫志》卷三,,《本宫山境诸名胜记·龙头榆》,年。

6.郭美琦:《唐五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研究》,《天津大学学报》,年,第61页。

7.邹文芳:《植物造景在成都市寺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9年,第64页。

8.张薇:《论〈园冶〉文化关联域——〈园冶〉文化论之四》,《中国园林》,5年第10期,第26~29页。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