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05691.html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打造南林“树文化”品牌,引领全校师生在认树、识树的过程中学校史、知校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学校荣誉感、生态使命感,争做“识树”“知树”“爱树”“护树”的新时代南林人,现决定开展年度幸运树评选活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会依次围绕候选树种进行推介,传递树木知识、讲述南林故事,让南林人一起品味树木文化、了解百年校史、感受南林精神。
今天我们推介的候选树种是——水杉。
柏科(依据APGIV分类系统)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
水杉小课堂
水杉,柏科水杉属的孑遗植物,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落叶乔木,高可达50m。大枝不规则轮生,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侧生小枝排成羽状,长4-15cm,冬季凋落。叶线形,对生,质软,在侧枝上排成羽状,长约0.8-1.5cm。
雄球花在枝条顶部的花序轴上交互对生及顶生;雌球花单生侧生小枝顶端。球果下垂,当年成熟,近球形,张开后微具四棱,稀长圆状球形;种鳞木质,盾形。种子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子叶2,发芽时出土。
水杉功能用途
该树种边材白色,心材褐红色,材质轻软,纹理直,可供房屋建筑、板料、电杆、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用途。其含有的多种*酮类化合物,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种子中也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因此在医药化工和农业应用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生长快,可作长江中下游、*河下游,南岭以北、四川中部以东广大地区的荒山造林及四旁绿化树种。它通直挺拔,树形壮丽,叶色翠绿,入秋变为金*,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
水杉与南林
水杉被公认为是世界20世纪植物界“伟大的发现”。水杉发现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化石”,其祖先在距今1亿年前,广布于北半球北纬35—80度地区,当时至少有10种。近万年来,北半球发生多次冰川,古水杉几乎灭绝,仅剩此一种幸存于我国川鄂边境一带。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外学者只见过水杉化石,不知道还有活的水杉遗存下来。我校老校长郑万钧教授在水杉的发现、保护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2月,我国著名林学家、原中央大学教授干铎路过四川万县靠湖北边境的谋道溪,看到一株巨大的古树,高有30多米,胸围有7米多,引起他极大兴趣,经观察并不认识,可惜当时是冬天,树叶尚未发出,没有采集标本,干铎先生将此信息告诉了当时万县农校教务主任杨龙兴,并委托其采集标本,后又传到了时任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的王战。
年夏天,王战到鄂西神农架原始森林考察,路过并找到了这棵树,采集了一份有叶有果的标本,但王战并不认识该植物,错误地将其鉴定为“水松”,没有真正认识到所采标本的价值。
年,这份标本转到了时任中央大学森林系主任郑万钧手里。他第一眼见到水杉枝叶碎片和球果后,就非常肯定地认为是新属、新种,并给出了属、种名称。但是,王战先生采集的这个标本是不完整的,为了系统地进行研究和科学认定,年的2月和5月间,郑万钧先生两次派他的研究生、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薛纪如前往采集有花、幼果和枝叶的水杉标本(模式标本),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进一步了解。但因当时文献资料不多,于是郑万钧进行拉丁文描述,并连同标本寄往他的老师、北平静生生物研究所胡先骕教授处,托他查阅文献并帮助确认。据此,胡先骕查阅到日本科学家三木茂年发表在日本《植物学》杂志上关于发现和定名水杉化石的学术论文,后来,经二老共同讨论后认为,他们研究的水杉属和水杉与日本古植物学家三木茂发表的化石属是同一类植物,于是才将其统一在MetasequoiaMiki这一化石属名下。
我校保存的水杉模式标本
年8月,郑万钧又派助教华敬灿前往谋道溪和水杉坝一带采集标本,以便为水杉的研究和正式发表提供依据。
年5月,郑万钧与胡先骕联名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第1卷第2期上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文,明确了水杉在植物进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得到了国内外植物学、树木学和古生物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