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结婚彩礼自古有之,高价聘礼溯源汉朝 [复制链接]

1#

疫情期间在家呆久了,被催婚的大龄男女也偏偏无处可逃,只能聆听各种教诲,什么门当户对、聘礼多少,有房有车,成了日常谈论中最频繁使用的词语。

那聘礼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这段出自《诗经》,说的是男子用野鹿,向女孩求婚的事,而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聘礼的记载。

历史早期的聘礼都是些生活用品,如粮食和御寒的毛皮等。以后婚姻中聘礼,不仅是经济补偿性质,还要具有吉利的寓意。如《礼记.婚经》中提到的六礼,唯除纳徽外,其余五礼都以雁为贽,可知雁在婚礼中,是重要的礼物。

一、先秦至后汉

自先秦到后汉时多至30多种,都是贵重物品,有实用的,也有象征性的。《通志》有纳徽聘礼三十物说:

后汉之俗,聘礼三十物。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梗米、稷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金线、禄得、香草、凤凰、舍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鸟、九子蒲、阳鐩钻、凡二十八物,又有丹为五色之荣;青为东方之始,共三十物,皆有俗仪。

二、汉代

“婚娶必多取资”,索重聘。《汉宫仪》云:“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书》载,宣帝子淮阳宪王刘钦,愿纳舅父张博女为妃,一次出聘金斤。

三、晋代

王、侯、大夫三级婚姻聘礼差别十分明显:皇帝大婚纳征用玄、纁、束帛,加上珪和马2驷(8匹),王侯用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纁、束帛加羊。孝武帝纳皇后时,纳徽礼:羊1头,玄纁束帛3匹,绛2匹、绢匹、俪皮2张,钱万枚,玉璧1个,马6匹、酒米各12斛。

四、唐朝

到了唐朝,由于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聘礼被看得不那么重要;从汉朝的三十样东西,减少到了九样。唐代小说家段成式在《酉阳杂记》当中说,唐朝人的聘礼主要以实物为主,主要是合欢、阿胶等。

五、宋朝

宋朝时候,比较流行厚嫁,彩礼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宋刑统》规定,嫁妆是已婚女性唯一的可靠私人财产,婆家人不得动用,要是离婚,嫁妆必须如数归还。大奸臣秦桧和他老婆被一起抓到大金,后来秦桧在逃回来的路上想要抛弃他的妻子,他老婆气坏了,指着秦桧的鼻子说:我可是秦家明媒正娶的。光是嫁妆就值二十万贯,这二十万贯换算到人民币是多少?万!

四、元明清

元典规定:上户要出聘金一两,银四两;下户无金,银四两。实际上,聘礼往往比规定的要多得多,因为除金银外,还有锦缎、布匹和首饰之类,花费很大,这些并无规定数额。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结婚彩礼钱,一词跃然于中国社会婚姻风俗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结婚彩礼钱主要花费区域是有四大件之称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后人沿用四大件之说,表达结婚彩礼钱的内涵。

其实,只要婚姻还不能消除“经济的考虑”,就会有人借金钱、财物的力量来衡量婚姻。随着经济的发展,合理的聘礼礼俗也会随之改变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