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募人才荒缩影张明凯管理鑫元旗下所有基金ltvjgfmn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美丽*皮肤行动

公募人才荒缩影:张明凯管理鑫元旗下所有基金


鑫元基金()成立至今未满10个月,旗下第4只公募产品已经投入募集,已经成立11只专户产品,同时其子公司成立刚满3个月已经推出11项专项资管计划


    本报见习


    唐


    芳


    在去年成立的新基金中,鑫元基金是比较亮眼的一个。


    基金新闻部整理发现,鑫元基金成立至今未满10个月,但是旗下第4只公募产品已经投入募集,已经成立11只专户产品,同时其子公司成立刚满3个月已经推出11项专项资管计划。可见无论是公募业务、专户业务还是基金子公司业务,鑫元基金无一不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发展节奏。


    但是,快速推出产品的同时,鑫元基金也面临着中小型基金公司、新基金公司的共同难题:人才困境。鑫元基金目前的4只基金均由张明凯1人管理。公司7人管理团队中目前仅张丽洁和张明凯两人有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成立未满10个月


    4只基金11只专户产品


    自去年8月30日成立至今,鑫元基金还未走完第10个月,但是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小觑。


    公募业务方面,鑫元基金在成立刚满3个月时就推出了旗下首只公募产品鑫元货币市场基金,接着又在今年连续成立两只债券型基金鑫元一年定期开放(4月17日)和鑫元稳利(6月12日成立)。目前,其第4只产品鑫元鸿利债券基金正在募集中,并将于6月24日(本周二)结束募集。去年成立的15家新基金公司中,目前仅前海开源基金旗下公募产品数量超过鑫元基金,为4只,但是前海开源基金成立于去年1月份,而和鑫元基金同样拥有3只公募产品的华润元大也成立于去年1月份,即这两家基金公司都比鑫元基金早运作半年多时间。考虑这一因素,若从发行公募产品数量上看,鑫元基金可以说是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中的“领头羊”。若从公募资管规模上看,鑫元基金的成绩也位居前列。15家基金公司中,鑫元基金凭借21.51亿元的资管规模排列第5名,而前海开源基金和华润元大基金的资管规模分别为10.59亿元和12.61亿元。


    从专户业务上看,鑫元基金成立刚一个月时,就推出了旗下首只专户产品—鑫满溢得1号资产管理计划。截至目前,据其官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成立11只专户产品,按其至今成立未满10个月的“月龄”来算,几乎是每月1只专户产品的节奏。


    此外,鑫元基金的全资子公司鑫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底获批,并于3月20日正式开业。虽然至今运营刚满3个月,但鑫元基金官信息显示,该子公司已经有11项专项资管计划宣告成立。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无论是公募业务、专户业务还是基金子公司业务,鑫元基金在产品数量上无一不保持着令人惊叹的节奏。对此,鑫元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之前接受《证券》基金新闻部采访时表示,公司出于生存的考虑,不能只进不出,所以快速推出产品,取得收入。而快速推出产品的背后,是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和协调工作。


    人才紧缺


    1人管理所有基金


    但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要想取得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靠投资业绩说话,而出业绩的关键则是投研团队。


    鑫元基金官显示,其目前的投研团队由7人组成,分别是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张丽洁(女)、专户投资总监史少杰、信用研究员张明凯、信用研究员郑文旭、信用研究员代望涛、宏观策略研究员陈令朝和交易员颜昕(女)。从7人的履历来看,多有固定收益投资管理经验。鑫元基金在成立时就宣布专注于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细分市场,就此看其投研团队配置和公司定位是一致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7人加入鑫元基金前,仅张丽洁和代望涛在基金公司有过任职经历,而有过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仅张丽洁1人。


    鑫元基金目前的3只基金均由张明凯1人管理,而其正在募集的鑫元鸿利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也是张明凯。即张明凯将面临“一拖四”的局面。而资料显示,张明凯在2008年7月至2013年8月期间,任职于南京银行担任固定收益研究和信用债研究工作,精通信用债的行情与风险研判,是南京银行债券信用风险控制体系的创立者,之前并无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北京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虽然固定收益类基金“一拖多”没有权益类基金“一拖多”负面影响大,但是作为一家新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均由一位基金经理管理,人手紧缺显而易见。


    新基金公司中,不仅鑫元基金一家出现“一拖多”,前海开源的4只基金中,前海开源可转和前海开源中证*指数均由李东骞1人管理;中加基金仅有的2只基金中加货币和中加纯债一年均由闫沛贤独自管理。


    其实,当前业内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证券》基金新闻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625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有178只的基金经理“一拖多”,占比28.48%,接近三成。同时,有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都出现“一拖四”。


    “年内发行的新基金数量不少,同时大批基金经理离职,基金经理缺口扩大,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或者老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都被迫"一拖多"。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人才压力更大。新基金公司本来人员配置就不完善,快速推出产品的时候,人员配置若跟不上,就只能"一拖多"。”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